古詩文網

屈原頭像

屈原

屈原(約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(今湖北宜昌)。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,任三閭大夫、左徒,兼管內政外交大事。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。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自殺,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。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,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,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。他創造的“楚辭”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,與《詩經》并稱“風騷”二體,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。

左丘明頭像

左丘明
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華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歲。丘穆公呂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稱“左丘明”,后為魯國太史 。左氏世為魯國太史,至丘明則約與孔子(前551-479)同時,而年輩稍晚。他是當時著名史家、學者與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傳》、《國語》等。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傳》與《國語》二書。左氏家族世為太史,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“如周,觀書于周史”,故熟悉諸國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
莊周頭像

莊周

莊子,姓莊,名周,戰國時期宋國蒙人。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,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,莊學的創立者,與老子并稱“老莊”。最早提出的“內圣外王”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。洞悉易理,指出“《易》以道陰陽”,其“三籟”思想與《易經》三才之道相合。其文想象力極為豐富,語言運用自如,靈活多變,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。代表作品為《莊子》,其中名篇有《逍遙游》《齊物論》《養生主》等。其作品被稱為“文學的哲學,哲學的文學”。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,卒葬南華山,故唐玄宗天寶初,被詔封為南華真人,其書《莊子》被奉為《南華真經》。

荀子頭像

荀子

荀子(約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況,字卿,華夏族(漢族),戰國末期趙國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政治家,時人尊稱“荀卿”。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,因“荀”與“孫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稱孫卿。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,后為楚蘭陵(位于今山東蘭陵縣)令。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,提倡性惡論,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‘性善說’比較,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。

李耳頭像

李耳
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陽,或曰謚伯陽,春秋時期人,生卒年不詳,籍貫也多有爭議。中國古代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和史學家,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,與莊子并稱“老莊”。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,稱“太上老君”。在唐朝,被追認為李姓始祖。曾被奉為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。老子傳世作品《道德經》(又稱《老子》),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。

韓非頭像

韓非

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(約公元前281年),卒于秦王政十四年(公元前233年),韓非為韓國公子(即國君之子),漢族,戰國末期韓國人(今河南省新鄭)。師從荀子,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、思想家,政論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后世稱“韓子”或“韓非子”,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

宋玉頭像

宋玉

宋玉,又名子淵,戰國時鄢(今襄陽宜城)人, 楚國辭賦作家。生于屈原之后,曾事楚頃襄王。好辭賦,為屈原之后辭賦家,與唐勒、景差齊名。相傳所作辭賦甚多,《漢書·卷三十·藝文志第十》錄有賦16篇,今多亡佚。流傳作品有《九辨》、《風賦》、《高唐賦》、《登徒子好色賦》等,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。所謂“下里巴人”、“陽春白雪”、“曲高和寡”的典故皆他而來。

項羽頭像

項羽

項羽(公元前232年—公元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秦下相(今江蘇宿遷)人,他是中國軍事思想“勇戰派”代表人物,與“謀戰派”孫武、韓信等人齊名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從叔父項梁在吳中(今江蘇蘇州)起義,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,巨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。秦亡后稱西楚霸王。后與劉邦爭奪天下,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,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(今安徽靈壁南),突圍至烏江(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)邊自刎。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,稱之“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”。

孫武頭像

孫武

孫武(約公元前545-前470),字長卿,漢族,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(今山東廣饒)人,是吳國將領。著名軍事家、政治家。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,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,幾乎滅亡楚國。其著有巨作《孫子兵法》十三篇,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譽為“兵學圣典”,置于《武經七書》之首,被譯為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,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。今日在山東、江蘇蘇州等地,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,多謂之兵圣廟。

李斯頭像

李斯

李斯(公元前284年—公元前208年),字通古,汝南上蔡(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)人 [1-2] 。秦朝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和書法家。參與制定法律,統一車軌、文字、度量衡制度。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,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。秦始皇死后,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,迫令公子扶蘇自殺,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,后為趙高所忌。秦二世二年(前208年),父子腰斬于咸陽,夷滅三族 。

列子頭像

列子

列子(大約公元前450年—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,享年75歲),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。名寇,又名御寇(“列子”是后人對他的尊稱),華夏族,周朝鄭國圃田(今河南省鄭州市)人,古帝王列山氏之后。先秦天下十豪之一,著名的道學者、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、教育家。對后世哲學、美學、文學、科技、養生、樂曲、宗教影響非常深遠。著有《列子》,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,歸同于老、莊。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(列子學)。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。

孔丘頭像

孔丘
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)人,祖籍宋國栗邑(今河南夏邑),中國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創始人??鬃邮钱敃r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,在世時就被尊奉為“天縱之圣”“天之木鐸”,更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師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、萬世師表。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,其人被列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
姜子牙頭像

姜子牙

姜子牙(約前1156年—約前1017年),姜姓,呂氏,名尚,字子牙,號飛熊,河內郡汲縣人。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韜略家,周朝開國元勛,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。垂釣于渭水之濱,遇見西伯侯姬昌,拜為“太師”(武官名),尊稱太公望,成為首席智囊,輔佐姬昌建立霸業。周武王即位后,尊為“師尚父”,成為周國軍事統帥,人稱姜尚。輔佐武王消滅商紂,建立周朝,封為齊侯,定都于營丘,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、齊文化的創始人。輔佐執政周公旦,平定內亂,開疆擴土,建立成康之治。周康王六年,卒于鎬京,長子姜伋嗣位。后世推崇備至,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、武圣、百家宗師。唐肅宗時期,追封為武成王,設立武廟祭祀。宋真宗時期,追謚昭烈。

孔子
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)人,祖籍宋國(今河南),中國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創始人??鬃娱_創私人講學之風,倡導仁義禮智信。有弟子三千,其中賢人七十二。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,晚年修訂六經(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樂》《易》《春秋》)。去世后,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,整理編成《論語》。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。

荀況頭像

荀況

荀況即荀子(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),(約公元前313-前238),名況,時人尊而號為“卿”,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,因“荀”與“孫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稱孫卿,漢族,戰國末期趙國猗氏(今山西安澤縣)人,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政治家,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,后為楚蘭陵(今山東蘭陵)令。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,提倡性惡論,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“性善說”比較,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。

 1047    1 2 3 4 5 下一頁 尾頁
色综合久久五月色婷婷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电影影院 - 品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