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
陶公有逸興,不與常人俱。
筑臺像半月,回向高城隅。
置酒望白云,商飆起寒梧。
秋山入遠海,桑柘羅平蕪。
水色淥且明,令人思鏡湖。
終當過江去,愛此暫踟躕。
陶公有逸興,不與常人俱。
陶沔公真是逸興橫飛,與普通人那是相當的不同類。
筑臺像半月,回向高城隅。
他筑的高臺不方不圓,卻如同天上的半個月亮,并且與高高的城墻相對。
置酒望白云,商飆起寒梧。
我們且在高臺置酒,邊看白云邊喝酒,豈不痛快?那討厭的秋風也想從高高的梧桐樹梢下來,湊趣喝一杯。
秋山入遠海,桑柘羅平蕪。
蕭瑟的山巒走入遠方的大海,寬敞平坦的大地上羅列著桑樹。
水色淥且明,令人思鏡湖。
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,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。
終當過江去,愛此暫踟躕。
總是要過長江到江南去,到鏡湖看看。但我十分愛戀單父琴臺的優美景色,并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。
參考資料:
陶公有逸(yì)興,不與常人俱。
逸興:超逸豪邁的意興。俱:同。
筑臺像半月,回向高城隅(yú)。
回向:遠對。城隅:城角。
置酒望白云,商飆(biāo)起寒梧。
商飆:秋風。梧:樹名,樹葉可口養蠶。
秋山入遠海,桑柘(zhè)羅平蕪。
平蕪:雜草豐茂的原野。
水色淥(lù)且明,令人思鏡湖。
淥:清澈。鏡湖:即鑒湖。其水清,澄明如鏡,故名。在今浙江省紹興縣。
終當過江去,愛此暫踟(chí)躕(chú)。
過江去:指過長江到江南去。踟躕:徘徊不進的樣子。
參考資料:
陶公有逸興,不與常人俱。
筑臺像半月,回向高城隅。
置酒望白云,商飆起寒梧。
秋山入遠海,桑柘羅平蕪。
水色淥且明,令人思鏡湖。
終當過江去,愛此暫踟躕。
此詩明顯是李白賜金還山回到山東單父(現單縣)所作,當時杜甫高適與他一同來到這里,當然是李白請客,唐玄宗剛剛給了他不少黃金,沿途也收了不少饋贈,除掉給濟州道士們的錢,估計還有不少贏余,后來在這里造酒樓,以及在龜陰買的地大約也是用這筆錢.
當時三人一定很爽,難怪杜甫到死都沒有忘記李白,吃了別人的嘴軟哈!那高適就有點不夠哥們了,幫助李白出獄是宋若思干的,他在旁邊看熱鬧,其實,當時他比小宋的官大,也是直接管李白的事兒的,恩,不哥們!
單縣故事不少,牌坊也比較有名,李白當初也在這水邊喝過酒,就把這些照片一起發給大家玩玩.
賞析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。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譯文及注釋
譯文
陶沔公真是逸興橫飛,與普通人那是相當的不同類。
他筑的高臺不方不圓,卻如同天上的半個月亮,并且與高高的城墻相對。
我們且在高臺置酒,邊看白云邊喝酒,豈不痛快?那討厭的秋風也想從高高的梧桐樹梢下來,湊趣喝一杯
蕭瑟的山巒走入遠方的大海,寬敞平坦的大地上羅列著桑樹。
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,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。
總是要過長江到江南去,到鏡湖看看。但我十分愛戀單父琴臺的優美景色,并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。
注釋
單父:古縣名,縣治在今山東省單縣。
陶少府:指陶沔。唐時稱縣尉為少府?!缎绿茣?
賞析
此詩明顯是李白賜金還山回到山東單父(現單縣)所作,當時杜甫高適與他一同來到這里,當然是李白請客,唐玄宗剛剛給了他不少黃金,沿途也收了不少饋贈,除掉給濟州道士們的錢,估計還有不少贏余,后來在這里造酒樓,以及在龜陰買的地大約也是用這筆錢.
當時三人一定很爽,難怪杜甫到死都沒有忘記李白,吃了別人的嘴軟哈!那高適就有點不夠哥們了,幫助李白出獄是宋若思干的,他在旁邊看熱鬧,其實,當時他比小宋的官大,也是直接管李白的事兒的,恩,不哥們!
單縣故事不少,牌坊也比較有名,李白當初也在這水邊喝過酒,就把這些照片一起發給大家玩玩.
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。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創作背景
《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》是詩人寄居山東時的作品,寫于天寶四載(745)。據記載,李白曾來單父四次,累計居住數月。其間常到琴臺飲酒作詩,以釋情懷,共留下了八首賦單詩句。
參考資料:
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 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又號“謫仙人”,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,與杜甫并稱為“李杜”,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據《新唐書》記載,李白為興圣皇帝(涼武昭王李暠)九世孫,與李唐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愛飲酒作詩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,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,代表作有《望廬山瀑布》《行路難》《蜀道難》《將進酒》《明堂賦》《早發白帝城》等多首。